与其他国家的同类博物馆相比,新加坡海事博物馆建馆时间不长,按时间年限划分,充其量是小老弟。但与众不同的是,该博物馆有中国历史元素,那就是郑和宝船模型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而且馆中使用中文、华语,中国人看了有亲切之感。该博物馆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两馆合一,买一次门票,可参观两个馆,所以该馆的全名是“新加坡海事博物馆及水族馆”(Maritime Experiential Museum & Aquarium,简称“MEMA”)。
过去当海员,船年年路经新加坡,每次下地多则半天时间,想去也没有时间。今年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航海之人,哪有对海事博物馆不感兴趣的。
新加坡海事博物馆外观设计本身就是一景 ▲
新加坡海事博物馆及水族馆 ▲
新加坡海事博物馆及水族馆坐落于圣淘沙名胜世界的海滨坊,设计出自美国知名展示设计师瑞夫·爱普邦(Ralph Appelbaum)之手,外观采用钢筋和玻璃打造,引人注目,外观设计本身就是一景。海事博物馆主要介绍从公元伍世纪到如今的新加坡海港的变迁,展示各种各样海事工具的发展印记。馆内包括图片、实物、模型、影视、海事讲座、儿童互动课堂、以及登上实体的 古老船探索历史。进入馆中,仿佛走入时空隧道,探索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感受海洋探险的传奇、亚洲与中东之间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
进入馆中,仿佛走入时空隧道 ▲
郑和宝船
∨
看点一
郑和宝船 ▲
笔者曾是职业船员,半生没离开过船,但在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见到一艘船,还是叫笔者精神大为振奋,因为那艘巨大的“宝船”是按原尺寸 出传奇航海家郑和的“宝船”,足有三层楼高。郑和“宝船”当之无愧是新加坡海事博物馆第一大看点。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探险家,他七次奉命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船船底原来是这样的 ▲ 郑和宝船四周是庞大的船队 ▲
郑和下西洋时的帆船船队 ▲
郑和下西洋时最先进的航海工具——罗盘 ▲
在海事博物馆的开放式剧场,还可观看动画短片,了解郑和在壹伍世纪下西洋的历险。这些本应该是我们国家有关展馆展出的内容,新加坡也有。不仅因为郑和七下西洋时到过新加坡,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是华人社会,华人(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柒肆.贰%,汉语又是官方语言,历史、文化都与中国一脉相承。
阿曼苏丹国赠送给新加坡的
仿古帆船“马斯喀特之宝”号 ▲
与郑和“宝船”关联的看点还有“马斯喀特之宝”号船,它是一艘玖世纪独桅帆船的 品,是阿曼苏丹国赠予新加坡政府和人民的礼物,参观者可在馆中了解这艘船的建造过程以及它从阿曼抵达新加坡的历史性航程。
露天市场
∨
看点二
“露天市场”展出的
中国泉州到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沿岸港口市集的繁荣景象 ▲
郑和宝船旁是一个模拟露天市场,不过可别以为这里是跳蚤市场什么的,露天市场是海事博物馆的一部分。它再现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沿途所经过的港口如越南的归仁、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巨港、斯里兰卡的加革、印度的古里、伊朗的忽鲁漠斯、肯尼亚的马林迪等港口市集的繁荣景象,展示航线沿途各个国家的特色商品如茶叶、锡器、香料等。并把这些港口的传统文化特色,诸如越南的水上木偶戏、东非的制鼓技术等展示在公众眼前,这就是海事博物馆的第二个看点。
海事博物馆让人重返历史——仿若置身于横穿亚欧和中东的海上冒险,回返海盗出没和航运贸易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里,参观者仿佛回到贸易新航线屡被发现的玖至壹玖世纪,沿途体验到马六甲海峡以及亚洲各海港和港口城市串联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
台风剧场
∨
看点三
第三个看点就是台风剧场,这是在一个壹伍零座位的叁陆零度多 剧场。参观者进入后,登上西宁怎么找客户我要做代妈一艘驶往阿拉伯半岛的船只。这艘壹壹零零年前在靠近新加坡海岸边前往阿拉伯的船只,在剧情最后将遭遇暴风雨而沉入海底。观众从黑暗与恐惧中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身处深海之中,被船只的残骸和美丽的海洋生物环绕着。剧场播放的立体电影非常逼真,观影体验惊心动魄,观者仿佛亲历一段冒险旅程,感受风暴来袭时船只剧烈倾斜的刺激,有的观众甚至会产生晕船呕吐之感。
巴高沉船及文物展
∨
文物展区中巴高沉船上的中国文物 ▲
巴高沉船上的中国古代铜钱 ▲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交通要道,是一个岛国,壹玖陆伍年才独立。新加坡海事博物馆不局限于新加坡本国,而是展现完整的亚洲航海史,它是亚洲首创且是惟一一所完整展出亚洲海事历史的博物馆。除了数百件珍稀文物展品外,馆内还设有电子展台及互动式触摸屏幕,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昔日海上丝绸之旅中活色生香的各地民风民俗。
巴高沉船文物是海事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高沉船是在本地区海域沉没年代最久远的中国制造船只之一。
巴高沉船事件发生在壹伍世纪,那时期在海上航行的还有郑和的船队。根据文物推断,这艘船是从中国南部出发,途经泰国,目的地可能是爪哇的港口。这证明中国人当年已参与东南亚的贸易活动。不幸的是,船在南中国海与爪哇海之间的航道上沉没。
海事考古学家在巴高沉船上打捞上来的文物约有壹陆零零件,海事博物馆整批把它买下并分批展出。从文物数量来看,巴高沉船文物以泰国陶瓷为最大宗,主要是素可泰和宋加洛器皿。
除了泰国陶瓷,中国陶瓷是巴高沉船文物中数量第二大的物品。巴高沉船发生在明代海禁期间,从船上发现的中国陶瓷可以看出,海禁期间仍有中国陶瓷流出海外,它们大部分 广东窑系,以褐釉或黑釉器皿为主。这些陶瓷制品主要外销到东南亚,但无论工艺水平或产量都远不如龙泉(在今天的浙江境内)的青瓷以及景德镇的青白瓷。
巴高沉船也发现一批不属于商品的物件,包括碗、磨石、手推磨、三足香炉、钳子、铜镜、灯具和砚台、铜钱、锡器、铜钟等。让后人可从中窥探到当年船上生活的风貌。
其中刻有永乐字样的铜钱格外引人注意,因为这是沉船时间的重要物证。除了永乐铜钱,船上还发现明代开元皇帝时期以及南北宋时期的铜钱。
此外,港湾还停泊着五艘仿真古船,分别是中国帆船、印度单桅帆船、爪哇帆船、印尼帆船和中国南海货船,给游人拍照提供素材,还可以登船体验昔日甲板上的航海生活。
上一篇:
天际的帆影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代妈报名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