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元,1925年生,浙江浦江人,浙江大学毕业。原浙江古籍出版社副编审。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浙江诗词楹联》名誉主编,浦江无锡高薪代妈仙华诗社名誉社长。著有《历代讽喻诗选》、《趣味诗三百首》、《回文诗词五百首》、《历代禽言诗选》、文集《三余集》、《味耕园诗词选》等。
说明:“浦阳镇中心小学位于浙江省浦江县境内。”
全幅赏析:
姜东舒生活照
书法家简介:姜东舒(1922一2008年),山东省乳山市人。1962年,西冷印社第三任社长、著名书法大师张宗祥收姜东舒为弟子。1979入西冷印社,成为社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省钱江书法研究会会长,文澜书画社社长,浙江省诗词学会理事,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顾问,山东《羲之书画报》名誉社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咨询。
姜东舒通过大量诗歌的创作,尤其《火山之歌》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他意识到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文化优良传统的紧迫性,认识了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文学与书法虽是不同领域的艺术,但在美学规律上却有相通之处。因此,就不难理解姜东舒为什么对中国古代书法碑帖那么重视,那么专注,几十年如一日地临摹。他的论书诗句:“莫弃前碑谈笔法,须从时代出精神”,就凝聚了他关于书法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观点。
姜东舒在浙江图书馆工作时打下了很深的功底。老馆长、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先生和他研讨书法学问,还破格收他为关门弟子。张宗祥要他吃透欧体八法,再吸收其他名家书法的精华,并告诉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要“一步一趋,决不可浮躁走捷径”。张宗祥的言传身教,深深印在姜东舒的脑海里。他利用图书馆工作之便,潜心观摩与研习了解历代名家真迹和各种碑帖,并细心临摹摘录。他翻书临帖,每天书写不止,不论严冬与酷暑,不辞劳累,乐在其中。每天写四十个斗方,一二千个小楷。他认为书法艺术的灵魂是“神韵”,而神韵的形成虽是作者多方面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主要是依傍作者文学、文化的修养。自古以来,有所成就的书法家都是学者、诗人、文学家。他边抄边学习,斟字酌句,学习古人的诗辞歌赋。学,然后知不足。姜东舒还挤出时间学习中国通史。读史可以明志,“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语)。张宗祥大师溘世后,姜东舒为了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继续潜心研习前人墨宝而取得深厚功底,又以破门而出的胆识,渐臻佳境。姜东舒经过廿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作品可以称是“承前启后”。
在“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中,行书始于东汉时期,主要是从章草及隶草演变而来,延续了一千多年,至今盛行不衰,既富于实用价值,又美于观赏特色。深得历代书家和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故此产生了许多以行书名世的大书家。在此介绍姜东舒的行书供赏析,特点是:结体舒展,笔调隽雅,态势流畅,行云流水,神采潇洒,气韵豪放,正大气象,字字都是典范,美不胜收,为我国书坛一道标杆。
隶书单字赏析: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招代孕妈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