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记》余墨
作者:万辉华
白云苍狗,云卷云舒。
在疫情肆虐的时代,如何一面做核酸,一面找到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我作为一个书生,阅读之外,还是选择写诗作文。诗则写当下的日常生活,虽然有许多五光十色,有许多不明觉厉,有许多无奈与欷觑,……但是,诗可以如饮酒般解愁,可以自慰,可以长歌作哭,可以在悖论中醒悟,……文呢,我如冥坐练功般,观想自己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呵,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可以回到故乡,寻找乡愁。
在我52岁那年右眼患了飞蚊症,我便开始写诗,企图写诗忘记这飞蚊症的干扰。写二十四节气,每月开什么花,写城里的面目全非的老巷,写本地的风景名胜,这些诗也是同城其他诗人常写的,因此难免会同质化,很难有个性化的面孔。在这种时光的流逝中,二三年过去了,左眼又患了飞蚊症,我戏称“两只蝴蝶”伴我飞翔,喝高了酒,我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两只蝴蝶》来,这一唱,竟把飞蚊吓跑了。
我恍然大悟,还是写故乡吧,我便选择写农具,从春出发,历夏秋,到冬天止,七十多种工具呈现在我的眼前,时光倒流了,还原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广袤的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的情景和图像,于是,在自媒体上帖出系列农具诗,让网友跟我一路回到乡村,体验着春种秋收,体验着男耕女织,桃花源般的恬然自乐的生存状态。于是,我于2019年出版了诗集《四月物象》,获得了众多评论家、诗人的喝彩。朱开见、吕胜明、金海军、吕本怀等作家的评论上了《湖南文学》《湖南工人报》《岳阳日报》《长江信息报》,还有10多篇刊发于潇湘原创公众号上。该书获得岳阳市2020年文学扶助项目。我这点小小的付出获得如此的福报,要归结于故乡给予我精神上的一种内生力和血脉上的滋养。
受此启发,我还要继续为故乡父老鼓与呼。于是,我于2020年,一口气为我老家新南冲屋场,打我记事时起到2020年止,我记得有60位父老乡亲(包括我的家人)逝世,他们虽然“托体同山阿”,但是,却活在我的记忆中。我为他们每人树一块纸上的“石碑”,也就为这些逝者一人一首诗。尽管他们在族谱里有简单的几行字,可是,太简洁,太平淡,没有形象性,而我的诗句可以“复活”他们,似乎他们仍然在人世间。这正如诗人何晓坤在他的长诗《后院帖》写道:“七十年前死去的人,一直与我同行。他是后园的空气,和叶隙中漏下的月光。是香案上的灯花和蒲团中的祷语。当我闭上双眼,他是我的睡眠或卡在喉咙的鼾声。”何晓坤诗人这几行诗说出了我创作父老乡亲的诗,以及2021年写出28篇人物散文,也是为28个逝者作传,讲述他们的人生喜怒哀乐和曲折起伏的遭际的初衷吧。
农具是器物,是工具,是农民生活、生存的伴侣。而为乡人立传这就把人与物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立体地呈现出劳动者的形象和劳动的画面和日常生活。
我觉得还不过瘾,想把我熟悉的一些村庄,一些屋场,用非虚构的形式,一个村庄,一个屋场地写下来,从今年春天开始,到秋天最后的节气霜降,终于写出了31篇乡村记,有些村庄和屋场,因居住着我的亲人,或我的父母带我曾去那儿做客,做农活,或我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地方,因留下了我童年、少年较多的足迹,也记住了一些看到过的景致、风物、场景,尤其是一些长辈、深圳高价代妈老师、干部、同学,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或庄或谑,都仿如昨日的见闻,仍然鲜活着,尤其是在乡村这个带着特有的地域色彩的空间与场域,无不如电影般呈现于我的脑海,而流注于笔端,也可以说,这本《乡村记》,由人物篇与村庄记两部分组成,也即人物与地理(舞台)共时呈现,虽然篇章也就二千到三千字之间,似乎没有过多地展开,有一鳞半爪的感觉,这也是笔者做记者带来的惯性,如果,有机会出版,我会再补充、修订,会让一些人与事更完整地呈现。
谁人不生故园情。
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展开,也许不要很长时间,我熟悉的乡村会有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一些文中的长辈或同龄人,渐渐离开我们。我的故乡也会越来越陌生,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选择。
我企望通过我的文字,把我记忆中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村,保存在纸上,让它与我“相看两不厌”,也企望我的读者,能与我一同拿起笔来,记录下你曾经生活过的乡村、街巷。写不出精美的文字不要紧,尽量平实客观,这些文字应该是有价值的,今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的回忆小说《悠悠岁月》,就是讲述她从记事时起,到古稀之年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追求,当然把法国自二战以来的社会变革作为背景铺垫,也一并如历史长卷徐徐展开,让我们看到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命运之变。因此,不要以为传记、回忆录、非虚构没有存在的价值。只要写得好,是可以获文学大奖的。我倒不是期望我的文字能换来多少钱,我只想为故乡这个百年老屋场,留下文字上的记录,它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能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专家们既可以看到百年老屋的历史沧桑,也可以通过我的文字看到曾经在这片土地生活过的人们,以及周边的村庄,是怎么休养生息,代代繁衍下来的。
如果能达到此愿,我的这瓣馨香也就更能与逝去的列祖列宗结上缘了。
这些余墨,可以作为解读我这本书的导读吧。
作者简介
万辉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会员, 湖南岳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 岳阳晚报副总编辑。在《文艺报》《大家》《作品与争鸣》等中央省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200多篇,出版《书生情怀》《心灵一片风景》《四月物象》文学作品集三部,作品多次曾获湖南省作协、湖南省记协奖。
图片:网络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招代孕妈妈看到的,谢谢!
|